11月15日,主题为“旅行的力量——向更美好的未来出发”的2023世界旅游联盟·湘湖对话在杭州开幕。世界旅游联盟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发布了《2023世界旅游联盟——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》。其中《江西上饶市广信区望仙村:望仙谷景区赋能乡村振兴》作为案例入选。
世界旅游联盟是由中国发起成立的综合性、非政府、非营利国际旅游组织,成立于2017年9月,现有236个会员,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,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广泛的代表性。
2023年,世界旅游联盟联合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等单位,以可持续性、可复制性、可量化、创新性、材料的完整性和积极的社会影响等为标准,遴选出50个典型案例汇编成《2023世界旅游联盟——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》,向全球推广中国旅游减贫的经验与成果,助力全球贫困治理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。
从废弃矿山到带动乡村振兴的的旅游景区,望仙谷在山水与城市之间,复原了一种松弛理想的乡村生活,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,十年磨一剑,通过利用废弃花岗岩打造出致富宝地,昔日“矿区”变成了新晋的“网红村”。
改造废弃矿山,重塑新生态
当年,因为灵山独特的环状花岗岩峰林地貌,望仙也成了江西省内闻名的花岗岩板材生产基地,全乡范围内有多达179条花岗岩生产线。由于生产工艺落后,石材加工的废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溪谷里,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。
2007年,因无序开采花岗岩,严重破坏生态被叫停,石材产业叫停,村民没有收入来源,纷纷外出打工,望仙、上镇、大济、葛路等一个个都成了空心村。
为守住绿水青山,望仙谷始终坚持“在开发中保护,在保护中开发”原则,将保护自然资源与发展生态旅游相结合,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。
拯救落寞乡村,再造新故乡
为了实现“绿水青山”向“金山银山”的价值转换,望仙谷景区在自然资源整合、提质增效和经营开发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与实践。十年间望仙谷秉持“复原乡村建筑,复活乡村生活,复兴乡村经济”的取向,践行“拯救落寞乡村,再造新故乡计划”,传承赣家风物,接续乡土情怀,打造江西文化旅游新空间。
在文化旅游的发展道路上,望仙谷景区充分发挥峡谷山水资源与乡村在地文化的优势,开发观光生态游、实景剧本杀等多元化潮流旅游产品。同时在景区内保存着竹编、木艺等江西特色的非遗店铺,为非遗技艺在江西之活态遗存的再现;望仙谷内还有汉族传统婚礼大秀、翻九楼、赣剧、板凳龙等传统民俗文化演绎和活动,以最考究历史的服装、礼仪、民俗等内容再现传统文化中的民俗瑰宝。
兴旺乡村产业,共奔小康路
望仙谷景区的建设运营、旅游者的消费,促进了周边乡镇上下游行业发展,使乡村的经济产业结构正快速向二产、三产转型。广信区借助旅游优势,整体打造“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”,加大基础设施投入,加大农业农村人口技能培训,通过一系列的培训课程,引导鼓励农民学习掌握一技之长,参与到全域旅游事业。
同时积极探索“农业+文化+旅游”的多产融合发展,通过搭建创客空间,以永不收租、共创共享的方式建立农业和非遗工坊,形成赣家风味餐饮体系。红糖、酱醋、年糕、豆腐、白茶、造纸等数十个传统手工作坊,既丰富了游客体验,又驱动三产融合,延伸了乡村经济的产业链和价值链,以旅游景区为平台,带动周边村镇人员就业以及手工艺、非遗文化展示和传承,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手艺把自己的生活过的更红火。
践行“两山”理念,让山沟变福地
经过十年间景区对“两山”理念的实践与探索,望仙谷天蓝了、水清了、山绿了、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更加好了,村民幸福指数得到显著提升。随着望仙谷景区的建设运营、旅游者的消费,促进了周边乡镇上下游行业发展,乡村居住环境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有效的提升,很多在外务工的本地村民也争先回乡就业、创业。
景区项目年游客数量已超200多万人次,通过搭建乡村旅游资源平台,帮助周边村规划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和特色项目,指导贫困户参与到旅游服务中实现“再就业”。为当地村民提供直接就业岗位6500余个,带动周边住宿、餐饮、娱乐等产业的发展,拉动周边再创业覆盖人群达4万+多人。促进了村民返乡,能人进乡,推动了人才振兴。
人不负青山,青山定不负人。从“卖石头”到“卖生活”,从废弃矿山到国家4A级景区,从大山深处的落寞乡村到人气爆棚的文旅小镇,望仙谷,是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成果,更是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有力见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