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姐姐,什么时候复更呀,真的好想念你呀。”
“姐姐什么时候能再看到你的视频啊,你真的是我的治愈良药。”
千呼万唤声中,我们最近终于等来了李子柒的消息。近日,她终于圆满解决了纠纷,简直普天同庆。
很多人惊讶于李子柒强大的号召力和美誉度,认为这对一个短视频网红来说简直不可思议,毕竟现在热点瞬息万变,凭什么李子柒能独树一帜、领异标新?其实答案很简单,看看她视频中俯拾即是、近在眼前的烟火生活就懂了。
柴米油盐、酸甜苦辣、春种秋收。
看起来越是日常,拍起来越是费力。
比如李子柒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出圈作品,《兰州牛肉拉面》。
视频从她去院子里摘蒜苗萝卜开始,用牛棒骨熬汤底、用各味辣椒做调味,再到揉面、拉面、下锅,整个流程一气呵成。
只为了这不足五分钟的视频,李子柒花了一个月多的时候跟着开牛肉面馆子的甘肃师傅学习。每天揉面揉到手抽筋、拉面拉得胳膊都抬不起来。
这背后下的功夫,绝大多数的模仿者都做不到。
另一集,李子柒给奶奶扎千层底布鞋,是从面粉和粗布做起的。
面粉熬成浆糊,把五张粗布粘合在一起。晾晒一整夜后,在布上裁出鞋底镶边,再把六张鞋底缝到一块儿。这种厚度,得借助钳子才能完成穿针,每一针都很费力。
视频里,李子柒从天黑扎到天亮,又扎到天黑。
小助理回忆那段拍摄经历:“她那个针很不好扎的,一双鞋子,要扎好久,几千针以上,反正凌晨几点还在扎,我睡了一觉起来,她还在扎。”
很多人说,看李子柒的视频会觉得内心很平静,焦虑感被治愈,时间也仿佛变慢了。
她的生活就像是回到了木心先生的《从前慢》,“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,马,邮件都慢”,回到了《首夏山中行吟》中 “梅子青,梅子黄,菜肥麦熟养蚕忙。”
在《毫无意义的工作》一书中,社会学家大卫·格雷伯提到,现代人对时间的观念是近百年被重新塑造出来的。
过去的人们,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,时间意味着日夜交替、四季变化,意味着春种、秋收、夏忙、冬闲,自有其规律。
但随着商品经济发展,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,“速度”“效率”这些词开始被制造出来。工厂主用效率定义工人价值,时间和金钱被高度捆绑。
尤其是在当下过度积极的内卷社会,人们更是把效率内化为生活标准进行自我剥削。
李子柒的独特,在于她跳出了这个“时间的诅咒”。
她的视频,要是按所谓的效率算法,时间成本实在是高得吓人。
拍土豆水稻,从耕地种植开始;做螺狮粉,从竹林挖笋开始;制蚕丝被,从种桑养蚕开始。
当无数网红博主追求快速变现的时候,李子柒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所做的事、珍惜自己拍的作品,后来的流量和荣誉是自然而然、顺理成章出现的。
看到这里,你是否也开始懂了,从来无需加冕,李子柒的独特都藏在这烟火日常中。